DB1311∕T 060-2024 脱毒甘薯苗快繁技术规程(衡水市)

ID

97F12EC7FF8041B78E92826E00F71196

文件大小(MB)

0.28

页数:

6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01.040.65,CCS,B31 1311,衡水市地方标准,DB 1311/T 060—2024,脱毒甘薯苗快繁技术规程,2024 - 09 - 27发布,2024 - 09 - 27实施,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1311/T 060—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景县碧林园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石家庄慧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景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河北省秦皇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衡水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河北绿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运峰、于会军、刘海勇、倪洁、啜东琦、朵兰军、郑海霞、王银菊、张煊,DB 1311/T 060—2024,1,脱毒甘薯苗快繁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脱毒甘薯苗快繁技术流程,规定了流程中的操作步骤,描述了对应的追溯记录,本文件适用于脱毒甘薯苗快繁的生产、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 1200 甘薯脱毒种薯,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环境条件 灌溉条件,产地须具备灌溉条件,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土壤条件,要求壤质土壤、土层深厚、地势平坦、肥力中等以上,5 脱毒甘薯苗快繁技术流程,脱毒甘薯苗快繁技术流程图见图1,DB 1311/T 060—2024,2,图1 脱毒甘薯苗快繁技术流程图 栽苗前准备工作,5.1.1 整地,采用旋耕机旋耕,平整棚内土地,5.1.2 造墒,每个棚内等距安装微喷带4 条,均匀浇水,保持浇水2 h;待浇水完成5 h后用铁锹挖开20 cm处土壤,观测是否已经湿到此处。每亩取3 个不同位置的点,观测墒情,保证浇水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墒情达到田间持水量75%,5.1.3 翻地,用双铧犁翻地,翻地深度为20 cm~25 cm,翻地后要求平整,5.1.4 撒施杀虫剂,杀虫剂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10规定,每亩撒施5 kg毒锌颗粒,用撒肥机进行撒施,5.1.5 撒施肥料,撒施肥料应符合NY/T 496规定,每亩地撒施200 kg的复合肥(N-P-K=15-15-15)和1000 kg的有机肥,均匀撒施,5.1.6 旋耕,肥料撒施均匀后,采用旋耕机进行旋耕,使土壤疏松、平整,旋耕的深度不低于25 cm,5.1.7 起垄、覆膜、铺设滴灌,DB 1311/T 060—2024,3,机械起垄铺滴灌,起垄方向以南北为宜,垄间距为70 cm,垄面宽度为 25cm,垄高为20 cm,垄面上铺设80 cm的黑白灰三色地膜,灰色向上,黑色向下,地膜拉直,两侧用土埋住。滴灌带选用贴片式,铺设时滴灌管的出水孔向上,5.1.8 连接主管道并试水,注意观察滴灌带是否有质量问题,确保浇水均匀,5.1.9 提地温,白天利用太阳的直射来提高棚内及垄内的温度,日落前后将大棚上的棉被落下,保持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6 ℃。每天早、中、晚三次分别记录气温及地下5 cm、10 cm、15 cm的地温情况,5.1.10 熏棚,栽种前2 d,使用异丙威烟剂(400g/亩)+百菌清烟剂(500g/亩)进行熏棚,药剂均匀放置在安全位置,密闭大棚后开始点燃药捻,引燃烟剂,人员撤离。大棚密闭超过24 h,在外面打开放风口,通风2 h以上进入。 栽苗期间管理,5.2.1 种薯选择,通过病毒检测,符合NY/T 1200要求,具有原品种特征特性、未受生理伤害的脱毒原种薯,5.2.2 蘸根,脱毒薯苗剪苗后48 h内运到栽苗地点,使用甲基硫菌灵100 g/亩+吡虫啉10 g/亩+三唑磷500 g/亩+甘乐 50g/亩蘸药处理,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10的规定。蘸药后静置3 h以上备栽,5.2.3 栽苗,栽苗前对栽苗用的木板采用75%酒精浸泡1小时后取出在太阳下晒干的方式消毒,栽苗按亩密度12000 棵进行品字形(三角形)栽种,同侧株距15 cm,采用栽种角直栽角度,栽种深度不超15 cm。 田间管理,5.3.1 遮阳,栽苗后10 h~15 h进行遮阳处理,5.3.2 浇水,栽苗后第一次浇水应掀开地膜观察水湿到半垄的程度(水下探到垄面下15 cm),停水后3 h全垄都湿透为宜,5.3.3 覆盖二膜,栽苗浇水完成后,用2.2 m长的纤维棒垂直垄的方向搭起小拱棚,覆盖二膜,5.3.4 棚温控制,棚温控制在20 ℃~35 ℃为宜,较长时间的持续在30 ℃以上,DB 1311/T 060—2024,4,5.3.5 撤二膜二次补水,7 d左右撤去二膜,放开顶风,控制整体棚温不超过40 ℃,进行第二次补水,补水控制在1 h,5.3.6 剪苗、扩繁,栽苗后40 d进行首次剪苗扩繁,剪苗长度宜为15 cm~18 cm,出苗倍数达到3倍,即1亩地能出苗36000棵,5.3.7 剪苗后补水、补肥,剪苗以后应补水2 h,期间要冲施生物菌肥每亩100 kg,5.3.8 再次剪苗,首次剪苗后15 d,进行二次剪苗,出苗数保持在50000棵~60000棵之间。 快繁结束倒茬其他作物,三个月内可进行不少于6 次的扩繁,三个月后再闷棚倒茬其他作物,6 追溯记录,生产者应记录品种……

……